四川省金属学会-米乐app官网登录

为何古人偏爱梅花?丨赏梅极简史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发布时间:2023-11-03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勃(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曾说。

自古以来,美好的爱情都是人类最向往的幸福之一,用花来象征爱情也成为东西方文化的共识。

玫瑰、合欢、结香、百合、勿忘我等,众多植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爱情意象,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最早被用来表达爱意的花却并非这些,而是梅。

《诗经·召南·摽有梅》里写道:

摽(biāo)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首诗以树上梅果残存数量的递减为时间线,来写少女对于爱情的渴求。树上梅子的掉落,就如同少女青春的流逝,引人感慨。全诗字数不多,语言也不华丽,却将少女春心萌动、渴望爱情的真实情感刻画得细腻、生动、传神。

在《诗经》的305篇作品中,涉及到的植物不下百种,先民为何偏偏会选择梅来表达爱意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尔惟盐梅作和羹

作为道地的本土物种,《中国植物志》上对梅的描述是这样的:梅(armeniaca nume),蔷薇科(rosaceae),杏属(armeniaca),原产中国南方,现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长江以南各省居多,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也有广泛栽植。

作为一种本土常见植物,梅被先民食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河南新郑裴李岗的新石器遗址中科学家们就找到了古人食用梅果后留下的果核,经过对c14同位素的测定,发现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梅通常5—6月结果,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

(图片来源:寻路路拍摄)

梅的果实,通常被我们称为梅子或青梅,但相比桃、李、杏这些近亲的果实,梅子个头更小、味道酸涩,直接吃有难度。于是,聪明的老祖先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它当作调味品。

在《尚书·说命下》中便有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直白地说就是把它当作醋用。今人早已发明了更好的办法来对食物进行酸味的调和,然而在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和丽江一带的纳西族人,至今仍保留着使用梅子炖鸡煮肉的传统烹饪方法,热爱美食的老餮们到了云南不妨去试一试。

汉代以后,老祖宗吃梅子的本领又增长了,通过腌制、干制、蜜藏等方法将其制成果干食用成为主流。在三国时期陆玑所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对梅有这样的描述:“煮而曝干为腊,置羹、臛(huò)、齑(jī)中。又可以香口。亦蜜藏而食”。所谓香口,就是将其含在口中去除异味,与今人吃槟榔有些类似。

在食梅的过程中,梅的药用价值也被逐渐挖掘出来。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梅性味甘平,有收敛生津的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明确记载了梅能安心、止渴、止咳、止伤寒烦躁、消肿解毒等功效。

自南北朝以后,人们开始利用乌梅(将近成熟的梅子,经烟火熏制而成)制作乌梅饮,既能生津止渴、开胃解郁,还能止咳解酒,以至于历经千年,它依然是在炎炎夏日里最受人们欢迎的消暑饮品之一。

最早的酸梅汤做法出自唐代杜宝所著《大业拾遗记》,称其为“乌梅饮”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梅子虽然可以食用,可以解渴,可以入药,但实在算不上佳果。似乎也正是因为不适合单独食用,于是才有了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倚门回首嗅青梅

无论调羹、食用还是煮酒都需要用成熟的梅子。而那些尚未长大、成熟的青梅,也没有闲着,它们成了古人难得的游戏道具。

李白的《长干行二首》其一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便是最好的诠释。而李清照更是高明,“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出自《点绛唇》)借着把玩手中的青梅,让那情窦初开时既害羞又好奇的少女情怀瞬间跃然纸上。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南部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会有持续阴雨,而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时节,因此被称为梅雨季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除了用来做游戏,梅子还和物候气象建立了深刻的联系。因为每年6—7月梅子黄熟的时节,长江以南总是阴雨连绵。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梅子与阴雨天气联系起来,于是就有了“梅雨”这一气象学的特定称谓。

才有梅花便不同

如果说梅的果实因为“盐梅”“食梅”“弄梅”和“梅雨”已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烙印,那么这种影响和梅花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和桃、梨、杏、李一样,同属蔷薇科的梅花也是芬芳美丽的,在取食果实以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古人也开始从梅花的自然美中找寻精神的慰藉。关于梅的品种选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西京杂记》,其中记载了上林苑中栽培的“侯梅、同心梅、紫华梅”等多个品种的梅花,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依据都或多或少与花的性质有关。

梅花在早春季节开放,香味浓郁,花萼通常呈红褐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汉代之前,人工种植的梅并不多见,主要在皇家庭院之中。到魏晋之后,衣冠南渡,使得江南常见的梅花迅速成为文人学士笔下的常客。他们不仅在园林苗圃中广植梅花,而且开始关注梅花的清香、耐寒、迎春等特征,并加以赞美。南朝诗人陆凯的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说明当时的梅花已超越上古时仅仅表达爱情的意象,成为传递友情、亲情的美好象征。

及至唐宋,古人对梅的喜爱达到顶峰,在现今流传的唐诗宋词中,赞美梅花的诗多达400余首,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一众大文豪皆是它的粉丝,堪称文人骚客的最佳搭档。

而南宋文豪范成大对梅的喜爱,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编著的《范村梅谱》开篇即是:“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字里行间颇有如今霸道总裁的气势,不愧为全世界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

爱屋及乌,因为对梅的喜爱,以至于连蜡梅都受到了古人的重点关注。但是,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属于蜡梅科(caly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和梅是两个完全不搭界的物种。之所以取名蜡梅,在《范村梅谱》中有明确解释:“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由此可见,古人虽不懂现代植物分类学,却很善于观察。

蜡梅因花期和花型与梅花相近,常被人误认为是梅的近亲

(图片来源:寻路路摄)

唤作花王应不恭

雪莱在《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梅花绽放在冬春交替之际,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美丽的花朵却带给人们春日即将到来的喜悦和希望。

在历代的咏梅诗词中,我最喜欢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最朴素的语言,却将梅花迎春的特性和革命者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傲雪绽放的梅花,成为传统文化中君子品格的典范

(图片来源:寻路路摄)

由于梅花是先花后叶,开放时通常伴有霜雪天气,此时万物尚未复苏,独有梅花傲立风雪。此情此景,使其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高洁品格尤为突显,梅花也成为宋代之后历代文人称颂高风亮节品质的象征。

相比梅花自然之美呈现的观赏价值,梅花被赋予的人格特征使其在各种花卉植物中独树一帜。梅花,也因此与兰、竹、菊一起并称为象征中华民族品格与精神的“四君子”。

结语

自《摽有梅》始,梅与中华民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历经数千年,创造出我们独有的璀璨文化。梅的价值与品格也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而被发扬传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梅一样美丽的自然造物,它们的价值与品格等着我们去发现、挖掘与弘扬。

致谢:感谢西安植物园寻路路老师为撰写本文提供的大量珍贵照片和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罗桂环. 梅史考略.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32(1):64-71

2.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武振宇. 民俗符号视野下的《诗经 摽有梅》. 汉字与历史文化,2018,24:123-125

4. 张明华. 梅与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

5. 李庆卫. 梅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vol.26 supp:116-122

6. 杨湘涛. 梅的美学特征及其园林水体的艺术营造.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4):158-160

7. 高志红等. 梅种植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42(6):875-985

8. 程晓建等. 梅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2002,14(2):120-124

9. 邵静等. 梅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江苏林业科技,2011,38(4):44-47



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

二维码

关注学会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访问学会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