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0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双碳目标已经由前期谋划阶段步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其能否实现低碳发展对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更是对钢铁行明确要求:将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此,民进中央已公开的《关于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提案》称,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和高额的碳排放量制约钢铁行业发展,也给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该提案针对钢铁行业当下的处境,提出了四条建议措施,并将最终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钢铁行业的“三重阻碍”
我国是钢铁大国,钢铁产能长久保持世界第一。据了解,我国的钢产量占全球的57%,且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球钢铁产业碳排放的比重超过60%,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1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是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排放大户。可以说,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一直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点领域。
为此,钢铁行业如何实现低碳转型一直备受关注。而在上述提案中,正透露了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转型之路仍存在着的“三重阻碍”,包括现行钢铁冶炼工艺碳排放过高,炼钢工艺转变困难;我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产业管理不够系统科学;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较弱,钢铁企业生态效能发挥不足。
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钢铁产品需求的激增促进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但从行业整体而言,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关键材料需要进口、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与环境承载容量矛盾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较于长流程炼钢,电炉短流程炼钢的能耗和三废排放大大降低,但所需的废钢原料在国内供应量有限,废钢进口也存在障碍,原料供应的瓶颈导致电炉工艺炼钢产能占比难以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我国钢铁行业注重规模扩张,节能减排技术更侧重于成本较低的技术引进,因此,在钢铁循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和钢渣被再加工利用的比率不高。目前,我国钢铁工艺流程能源使用率不高,冶炼余热利用率低,低温余热的利用方面尚无显著成效,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率不足50%。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事实上,绿色低碳发展一直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为了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行业目标,相关政策已在不断落地。
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再生资源规范化利用,实施废钢铁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大型钢铁等企业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铁料等绿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建立生产企业自建、委托建设、合作共建等多方联动的产品规范化回收体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而在此前的2月7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也在征求意见一年之后正式落地。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钢铁工业将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事实上,此次《指导意见》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将原来的“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进一步明确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也就是说,行业碳达峰时间延后了五年。
这意味着,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将保持稳妥推进。那么,如何度过转型关键的窗口期,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意义深远。
为此,民进中央在上述提案中也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其中包括调整钢铁行业原料与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一方面,要提高电炉工艺炼钢产能占比,增加短流程冶炼所占的比重,完善废钢标准体系,更好地同国际对接,畅通进口渠道;要紧跟国家电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钢铁行业使用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比重。
另一方面,将完善钢铁行业能源数据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能耗指标体系,加强能源效率管理,淘汰落后产能与装备。通过结合碳市场交易机制,鼓励钢铁企业实施技术可靠、成本合理的碳捕集、利用或封存等末端治理项目,在碳交易中做好清碳存量和增减量核算工作,以经济手段促进减排。
与此同时,应加强引导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角色转变。钢铁企业配备的能源动力设施,其生产钢铁的过程也是其他元素富集的过程,可以结合钢铁企业区域资源条件,实现转型发展。(华夏时报)
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