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高质量发展 打好绿色低碳攻坚战
来源: 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时间:2022-03-14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等预期目标,部署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具体任务。钢铁行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加快重组、强化环保和低碳发展三期叠加阶段,必须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与问题
其一,实现全面超低排放仍面临挑战。
超低排放改造是近年来钢铁行业废气治理的重点工作,截至2022年2月底,已有24家企业1.48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评估监测公示,227家企业5.33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国家提出的2025年底前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任务正稳步推进,但在改造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改造工程层面,部分企业忽视源头控制,大上末端治理,工艺选择不合理,“公转铁”进展缓慢,改造工程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在评估监测层面,部分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走过场,甚至存在弄虚作假和违法行为;部分评估单位把关不严,影响企业超低改造与评估监测真实性。
其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降低压力依然巨大。
2021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领和指导下,虽然原料市场波动、能耗双控制度完善、停产限电“一刀切”等因素对钢铁行业的生产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全行业顶住压力,在节能增效方面仍然取得良好成效,吨钢综合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以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为代表的余热余能利用水平也有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粗钢产量总体仍处于高位,钢铁行业面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压力依然巨大,在节能技术创新方面显得尤为欠缺,导致全行业进一步降低能耗强度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
其三,实现降碳和低碳转型存在诸多制约。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积极推进低碳转型工作,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智能化管控体系建设、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流程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多家钢铁企业在钢化联产、氢冶金等固碳、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但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以下挑战:一是生产过程碳排放机理复杂,落实“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成熟可行技术挖潜空间缩小,减排成本增加。二是流程结构优化的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足。三是前沿低碳技术成熟度尚低、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尚不具备条件。四是在低碳经营管理方面仍需不断夯实基础。
对钢铁行业提出新要求
在环保治理方面,超低排放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预期目标,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主要任务,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就是要持续推进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按照重点区域报送生态环境部的改造计划,2022年底前要累计完成5.6亿吨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艰巨;如何在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要求上,按照目标计划推进,是钢铁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报告强调“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下一步需要多措并举促进行业提高用水效率,深度挖掘节水空间,同步推进废水污染物进一步减排。
在能源转型方面,报告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体现出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的原则,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同时,报告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明确继续支持新能源发展,有利于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在钢铁行业的规划建设。
在低碳转型方面,报告基于落实“双碳”目标,从推进技术研发应用、强化项目管控、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完善制度创新等方面对低碳转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了钢铁行业、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的工作力度;二是增强了技术、设备服务商和金融机构等相关利益方围绕钢铁低碳转型工作持续加大投入的信心;三是对钢铁企业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低碳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钢铁业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
其一,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全面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形成规范化、有序化、合理化和高效化的产业结构。具体来看,一是巩固去产能成果。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严查各类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行为,严格产能置换项目监督管理,为产业结构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用好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措施,引导限制类装备实施升级改造。三是持续推进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影响力,彻底改变“小散乱”局面,以优势企业带动促进行业整体绿色发展。四是有序发展电炉钢。鼓励有条件企业有序推进电炉钢等短流程项目建设,加大废钢使用力度,进一步提高废钢比。五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导向,以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为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纽带,强化与建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其二,全面推进能效提升与能源转型。
“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一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节能工艺技术,如烧结烟气内循环、转炉烟一次烟气干法除尘、铸坯热装热送等。二是加大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力度,重点推广应用高参数发电机组,通过梯级综合利用实现余热余能资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三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和管理数字化转型。结合实际,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推进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数字经济管理;提升能效,有序推动能源转型。四是加强先进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炼铁、高炉大富氧或富氢冶炼、熔融还原、氢冶炼等低碳前沿技术,有序开展产业化试点示范。
其三,持续推进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不是单纯的末端治理,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绿色革命,下一步仍应突出重点、稳中求进,高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建议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一是在认识层面,企业要认清自身主体责任,牢记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的“四真”原则,切勿弄虚作假,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二是在工艺路线选择方面,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全面诊断,充分摸清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改造时应选择成熟可靠的工艺,避免因工艺技术问题造成返工或不达标的后果。三是在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方面,应强化源头和过程控制,主要体现为:在有组织排放治理方面,实施烧结烟气循环、高炉均压煤气回收、余热余能回收、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治理工程,从源头实现协同减污降碳;在无组织排放治理方面,加强对产尘点的封闭和密闭,减少收尘系统的无效浪费,强调治理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同步运行,减少治理设施的无效运行与能源浪费;在清洁运输方面,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管状皮带通廊”等改造,大幅减少重型柴油货车运输量,精准减污降碳。四是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实施卓越环保绩效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超低排放改造成果,杜绝临检达标等现象。
其四,有序推进碳减排与低碳转型。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落实好碳达峰行动方案相关工作。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即将发布,钢铁行业应围绕相关内容要求切实推动低碳转型。二是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的发展原则。应基于工艺流程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加快完善行业低碳转型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低碳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三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等行业节能降耗。钢铁行业应充分发挥钢铁产品“三大功能”,立足构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链、价值链,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经济、积聚新动能、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四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未来钢铁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管理,企业应高度重视,强化全过程碳排放管控。五是积极应对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带来的新挑战。钢铁行业、企业均应加快建立健全以低碳为统领的体制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标准、金融、人才建设等,更好地迎接“碳管控”时代的到来。(中国冶金报社)
(作者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新创)
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