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科馆大讲堂直播:《古代钢铁技术与中华文明》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 发布时间:2022-03-14
地点: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
题目:《古代钢铁技术与中华文明》
嘉宾: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黄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嘉宾简介1
李延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对北方早期青铜冶金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距今2500年以前的矿冶遗址120余处,提出了各地区青铜产业格局,为论证中原在青铜时代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提供了新的科学论据。首次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绿松石产地,通过科学考察,判定了陕西、新疆等多地古绿松石矿年代和规模;通过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示踪技术初步判定先秦20多处遗址绿松石制品的产源。首次在广西贵港地区发现大规模块炼铁冶炼遗址,年代为汉晋时期,并通过田野发掘和实验室研究填补了中国块炼铁冶炼技术研究的空白。推动并参与了北京延庆水泉沟辽代冶铁遗址、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与墓葬、甘肃张掖西城驿站冶金遗址的发掘,先后获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六大考古发现。现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金属史分会主任,兼任伦敦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主讲教育部的视频公开课《古代冶金与中华文明》入选中宣部主办的《学习强国》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项及教育部、科技部课题多项,先后主讲研究生课程《世界史》、《冶金考古》、《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教材1部,另撰写科普文章百余篇。
嘉宾简介2
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考古学博士。主要从事秦汉唐宋时期考古和古代冶金考古发掘与研究。先后主持潢川县高稻场春秋墓葬区、鲁山县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观音寺遗址、丰都县兴义镇庙背后和木屑溪古代炼锌遗址、济源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西窑头汉墓群、上蔡朱里镇航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延津县金元沙门城址、内黄县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商丘南关唐宋运河码头遗址、开封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等20余项重要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其中,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庙背后炼锌遗址被评为2003年度三峡库区十项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版学术研究专著2部,发表中、英文考古发掘报告、简报、论文等60余篇。
嘉宾简介3
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课题。主要从事冶金考古和定量考古学研究,参加国内20余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处矿冶遗址调查和冶金遗物的检测工作。出版《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等8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文物局行业标准2部,获国家专利1项,组织策划《模范中国——商周青铜器的形制、技法与纹样》等多项重大展览活动。参与的4项冶金遗址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兼任国际冶金史大会执委会委员和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遗产保护分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和金属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韩国《journal of conservation science》编委会委员。获北京大学实验技术先进个人和北京大学杰出人文青年奖。
嘉宾简介4
黄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技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冶铁史、指南针史、机械史以及古代技术模拟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研究。参与全国四十余处古代冶铁遗址调查研究等,参与的北京延庆水泉沟冶铁遗址、湖南桐木岭清代炼锌遗址等2项发掘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古代冶铁竖炉炉型研究、古代指南针技术实证研究等方向取得突出成果。出版《指南新证——中国古代指南针技术实证研究》《中国古代冶铁竖炉炉型研究》《炼铁记》等学术专著,以及《指南针史》《钢铁冶炼术》等科普著作,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北京市社科青年基金等;获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颁发优秀科普视频奖等多项,策划、组织《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多项科普讲座。
活动介绍
钢铁是迄今为止人类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铁器产品质优、价廉、适应性强,是古代其他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所不能比拟的,被用来制作各类工具、兵刃、构件和日用器具。只有钢铁才能取代石器和青铜器,使人类步入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早在公元前8—6世纪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在高温下使渣铁液态分离,生产效率和产品纯净度远胜此前的块炼铁技术,领先欧洲两千多年;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铸铁柔化、脱碳制钢、炒钢、百炼钢、灌钢、擦生等工艺,经累世积累和提升,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生铁冶炼及钢铁技术体系,可以生产各种层次的铁器产品,推动社会全面进入铁器时代;为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文化繁荣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原体系的钢铁产品、技术也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促进了多民族共同发展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新思路,向公众介绍中国古代生铁与制钢技术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其中有哪些精彩故事?“中科馆大讲堂”特邀冶金史权威专家、一线考古学家和青年学者一起举办《古代钢铁技术与中华文明》专题讲座。
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米乐app官网登录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